tel 咨询电话: 133 0719 7726
tel_m

  摘要 :周静敏;何广;陈树欣. 以实现双碳为目标的绿色社区规划设计探讨——以格林威治千禧村为例[J]. 住宅科技,2023,(08):22-28.

  关键词:格林威治千禧村;绿色可持续;“双碳”战略目标;住宅;规划设计;运营管理

  格林威治半岛位于伦敦东南部金丝雀码头附近,被泰晤士河三面环绕。工业革命时代,格林威治半岛地区是重工业集中区,设置了较多的军工厂、弹药厂等,并一度成为全欧洲最大的天然气制造基地。然而到了20 世纪80 年代,120 hm2 的格林威治半岛成了污染严重的工业化区,且随工业、航运的没落,逐渐处于荒废闲置状态。直到1996 年,英国政府与英格兰策略联盟(English Partnerships, 简称EP)着手整治该区域,提出“棕地再生”(Brownfield Regeneration) 计划,逐步完成了该地区从工业遗址到生态城区的转变(表1)。

  20 世纪90 年代末, 英格兰策略联盟启动“千年社区计划”, 旨在通过推广创新建筑技术和节能节水等环境目标,创建7 个可持续模范社区。千禧村是建设的第一个“千年社区”,位于格林威治半岛东南部(图1、2),早期存在严重的工业污染,并被使用率低的停车场与空旷机动车道占据。总体设计方案由建筑师拉尔夫·厄斯金(Ralph Erskine)设计,体现了英国传统都市村庄的概念,并融入千禧年的新技术与新思想,遵循智能设计、耐久性、节能、减废、室内空气质量、节约用水及可持续材料的7 个“可持续原则”,为可持续建筑与规划设定了新标准。

  千禧村规划人口7 500 人、规划户数3 000 户。在总体规划中,厄斯金将住宅、道路、社区服务、商店与休闲娱乐设施融合为一个生态友好的整体:规划尺度合理,以人为中心,包括步行可达、环境友好等方面,并应用最新的绿色技术创造更加智能的生活方式。方案的技术目标包括减少能源、水资源、生活垃圾、汽车使用、建造废料及维护成本等,其可持续发展的方案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规划设计、概念落地和运营维护。

  格林威治半岛的开发承载着英国向世界展示其新世纪新面貌的重要任务,其区位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修建了千年穹顶为首的标志性建筑(图3)。千禧村作为当时该地区的核心居住区,承担了展示英国新世纪居住形态的责任。其场地范围三面环路,北面临近泰晤士河,场地交通便利,高速公路与公交线路均可到达;场地南边靠近巴格斯比街(Bugsbys Way)商业区设置有电影院及大型零售,其中有一家塞恩斯伯里(Sainsburys)连锁超市,建筑能耗比普通商店低50%(图4)。由此可见,再生之后的千禧村旁边的环境交通便利,且可持续理念统领着该地区的开发目标。

  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案的主要特征为中央生态公园与围合式建筑布局,即建筑体量围绕生态公园与湿地进行布局,具有清晰的建筑体量、开放空间街道与广场空间结构。作为生态社区,其总体设计基于精确的层次结构和持续不断的增加的私密程度,由建筑布局定义公共空间(南方公园、中央生态公园及代表社区主入口的村庄广场)、半公共空间(不同住宅间的步行街)和私密空间(居民的私人花园),将建筑和开放空间视为整体,恢复公共开放空间的核心地位,为开放空间网络赋予了关键作用。

  千禧村的开发总共分为五期(图5),由格林威治半岛工业荒地上的第一个开创性住宅方案,慢慢地发展为围绕绿地和共享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充满了许多活力的社区。其一、二期已于2009 年全部建设完成,总共建造了近1 500 套住宅单元,咖啡店、商店、餐厅等配套设施围绕广场布局,并规划有小学与诊所;湿地与生态公园面积占据了总规划面积的1/6,其中设有小型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运动设施,营造了绿色生态的公共绿地空间。三—五期于2012 年获得规划许可,基于厄斯金的总体设计展开,提供1 746套经济适用房和私人住宅,并建设配套商业和社区建筑、新的公共区域及相关景观,预计于2032 年完工。

  建成后的一期作为千禧村的门户建筑,在泰晤士河上有着开放的景观视野,同时对内围合创造了由街道、广场、半私密庭院共同组成的居住空间。其住宅建筑采用错落有致的形态,从泰晤士河远观可看到千禧村标志性的弧形屋面与高低起伏的一期建筑群(图6)。考虑到当地的天气特征情况,村东北面的建筑体量较高,向公共绿地及住宅庭院逐渐降低,以起到防止冬季风的作用,在庭院中可形成较为温暖的小气候。

  千禧村的建筑规划设计概念是英国都市村庄与可持续概念的结合,采用院落式围合布局,呈现出多个较为私密的小庭院围合公园空间的结构。首先,该设计在当时的英国是高密且具有多样性的。20 世纪末,英国新住宅项目的开发密度为10 套/acre,伦敦地区为50 套/acre;而千禧村方案规划为75 套/acre, 且建筑以组团为基本单位,围合形成相对集中的建筑和广场绿地空间(图7)。这种高密度的开发减缓了城市蔓延,也为邻里之间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底层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图8)。其次,为增加住宅的多样性,住宅单元的进深与高度具有多种样式,总体形成错落的建筑形态(图9、10)。规划方案中,预计提供30% 的保障性住房(Affordable housing),以满足多样化的居住需求与不同收入层次的人群需求;同时,住宅的设计符合“终生住宅”标准(Lifetime Homes Standard),可通过内部改造满足居民不同时期的使用上的要求。此外,建筑立面采用鲜明的具有设计师个人色彩的颜色,丰富立面的同时,提高了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辨识度(图11)。

  在面向生态公园或泰晤士河的一侧,住宅单元采用大面积落地窗,并设置阳台、露台等空间,将阳光最大化地引入室内空间,同时拥有非常良好的景观视野(图12),表达了建筑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设计理念。室内空间采用可移动隔墙,可根据居住者需求的不同灵活更改室内空间布局方式(图13)。

  在材料的使用上,千禧村一期不仅使用了当地传统材料,包括砖材、木材、彩色石膏板等(图14),还尝试了新材料的运用。其中,外墙、窗户、屋顶、内墙和天花板及硬软景观要素都使用了英国建筑研究院(BRE)绿色指南中评级为“A”的材料,如:保温材料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均为0,木材获得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等。屋顶采用钢结构及金属模板,减少了对当地木材模具的使用,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金属的弧形屋面(图15)在营造现代化外观的同时,也方便装配式建造。

  千禧村设计的主要难度在于由原本贫瘠污染的工业用地转换为社区住宅用地,同时与新时代的社会结构与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能源可持续、居住者与环境平等自由和谐的目标。其从城市、建筑及技术细节等角度,对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进行落实。

  在城市设计方面,可持续的前提是功能的多样与复合。千禧村除去居住功能外,还设有商业、办公等其他功能。在该项目中,“行人权”优于“汽车权”,即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并鼓励居住者步行出行,采取共享汽车、限制和收费停车等方式,限制小汽车的使用。为减少小汽车的视觉影响与干扰,停车场设置在一期场地的地下。公交系统位于住区5 min 步行范围内,通过绿化将公交车专用车道与汽车车道隔开(图16),且场地四周设有铁路等大型公共交通。

  在交通设计方面,遵循限制汽车与步行优先的原则。在社区内设置绿色步道并形成步行网络,与周边地块相连;自行车车位数量按照2~3 个/ 户进行配比,并设有专门的自行车停车棚(图17),行人或骑行专用步道与周边植物、生物群落融合共生(图18)。同时,采取公众参与及信托管理的方式,对社区进行运营与维护。

  在清理污染土壤后,由EP 对河流水系进行重建保护,并引入当地树种。千禧村的景观系统包括中央生态公园、南部公园和庭院景观。其中,生态公园是千禧村的核心,占地20 hm2,包含沼泽、林地、湖泊等自然景观,并设有步行栈道等设施(图19)。ECO的重构也是对动物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雨燕、云雀等鸟类。此外,生态公园具有防洪作用,还可以对下一代进行环保教育。

  EEQUAL(后改名为BREEAM Infrastructure)绿色生态道路平价系统对千禧村的开发评估涵盖了三—五期,体现出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可持续社区的承诺。项目采用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因而水环境部分的评估得分尤为突出。水环境的开发包含硬质景观施工和软质景观施工两部分,其中:硬质景观要素包括停车场的透水铺装及直径为1.2 m 的地下衰减管道;软景观要素包括建筑间的种植和一个连接到生态公园的沼泽。当生态公园内的湖泊处于缺水期时,可利用建筑屋顶收集雨水并引入湖泊中,以保持水位稳定。

  千禧村三—五期项目最初作为一场设计竞赛,旨在处理邻近码头和集料场的噪音问题。团队声学顾问Sandy Brown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计算机建模来协助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规划到竣工各阶段围绕立面和内部噪音等级、环境噪音、通风策略、住宅隔音、声学饰面与混响等5 个要素,对项目进行持续测试,保护房屋免受邻近噪音的影响。

  串联在一起,以阻挡码头和集料场的噪音;同时,在公寓楼间的空隙处设置巨大的玻璃声屏障,既可以阻挡噪声,也不可能影响光线 公寓楼之间的玻璃声屏障

  设计中采取了多种降低建筑能耗的措施,包括高热工性能的围护结构(图21)、高效率的电器设备、公共区域电气照明智能控制等等。在住宅内安装能效等级为A 级的低能耗照明和电器、节水龙头和节水设备,并在业主入住时提供节能建议;同时,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如风能和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建造时尽可能地选择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如采用炉渣替代水泥),并优选当地材料与高新材料,相比传统材料,可节约能耗50% 左右。

  千禧村的供电、供热采用热电联产系统(Combined Heat and Power,简称CHP)。通常来讲, 每发电100 kWh 会伴随产生145 kWh 的废热。CHP 系统运用生物质燃料进行发电,将废热用在空调供暖与加热用水,产生的CO2 与植物灰烬返回于绿植养护,从而形成生态循环(图23、24)。CHP 系统与被动式设计、高热工性能热水管道的结合,使千禧村在供电与供热方面能自给自足;居住者如果有更多的需求,也可以在社区平台上进行购电操作。

  2022 年8 月,格林威治千禧村有限公司选择Switch2 Energy 为千禧村第一、二阶段的供热网络提供改造设计以及建造、运营和维护,通过升级4 个独立的供热网络,创建了一个可轻松更新以适用于未来零碳运营的单一、高效的系统。Switch2 用AI和物联网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方法改造、运营和维护千禧村的供热网络,将效率提高20% 以上,实现了每年减少150 t 碳排放的目标,为居民提供了可靠、高效且负担得起的低碳供暖和热水供应。

  千禧村项目的经济性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多元化的分析。最初,EP 在景观重建、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了4 780 万英磅作为部分成本;其后,英国政府通过企业资助承担了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但截止2006 年春,项目开发成本仍然比伦敦地区的其他项目高出约290.25 英磅/m2。大部分成本溢出来源于更高的设计成本、更贵的材料及项目的创新性,据相关人员估算,项目总成本比传统项目高出6%。此外,为了获得国家级优秀项目等级评定,同样需要更加多的成本投入。虽然投资所需成本较高,且居住单元售价在3 700~4 700 英磅/m2,但市场接受度很高,根本原因在于居住者认为该项目在设计理念、基础设施、社区氛围及水电费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开发商将千禧村的开发作为研究课题并推广至其余项目,进一步推行各方面的创新。随着财政的不断回收,利润逐渐增加,国家级优秀项目的宣传效应也会得到其余开发商的效仿,形成创新推动高质量住宅开发的良性循环。

  在千禧村的开发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最小化成本策略,目的是追求更快速且高效率、高密度的建造,从而满足项目经济性要求。千禧村采取精细化项目管理与英国现代装配式体系(MMC),将施工时间缩短10%,以此来降低成本。此外,开发商与供应商合作,减少了住宅产品供应过程中的相关浪费,进而降低垃圾填埋成本。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千禧村三—五期规划建设更高的密度,以应对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

  千禧村是英国首批大规模尝试功能混合的社区之一,其中有30% 的住宅为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居民和特殊工作人员(教师或警察)。为了加强居民间的互动交流,千禧村成立了专门网站,包括居民论坛等线上平台,居民或社区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开展社区活动。在项目的后评估调查中,居民对线上平台表现出超乎预期的接受度。

  在规划设计方面,格林威治千禧村在早期方案设计阶段便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在关注社区空间形态的同时,将社区微气候、生态系统等要素统筹考虑,避免了很多因方案设计导致技术无法落地的问题,也降低了后续阶段生硬植入绿色概念的成本。在概念落实与技术层面,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技术细节等多个层级贯彻可持续理念,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为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设计、多专业协同提供了样例。在运营层面,主要包括项目经济性与社区管理两方面经验。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一味地降低建设成本只能造成建筑品质低下、拆建现象频繁等不良后果,导致环境负担与成本增加。千禧村在保证建筑高质量的前提下,尝试了多种减少相关成本的途径,如提高材料回收率、缩短建造时间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实现了高质量与低成本的平衡;此外,利用互联网、一体化信息平台等新技术,将社区所有居民融入到社区运维中,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与认同感,以此来实现“社区共治”的目标。

  社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建筑学范畴的规划与设计,更是建筑师统筹建设各专业,与政府管理人员、开发商及居住者一起努力的结果。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绿色社区建设,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建造施工阶段综合多专业、多学科以发挥新技术特点与优势,运营管理阶段贡献社区居民、街道管理人员、建筑师等多方人员的共同智慧,使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生活更美好。


相关产品

其他文章


X 开云体育官网是什么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1330719772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