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咨询电话: 133 0719 7726
tel_m
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知识 > 十堰声屏障

德尔股份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1-12 人气:1 作者: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2021年适逢“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全国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并持续恢复。汽车行业面对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等坏因影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年汽车产销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形态趋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动力。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HS Markit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中国及北美市场的三个市场乘用车合计产销量分别为5,331.11万辆和5,371.1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0.2%及0.9%。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汽车产销同比实现增长,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其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其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化趋势不断深化,“倒金字塔”结构雏形初现: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某个零部件的生产,并提供产品给多家整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博世(Bosch)、麦格纳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已在各自领域形成一定的市场优势,无论在新产品研发能力,规模化生产效益,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及地位、品牌力等方面,龙头零部件企业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壁垒,主导了全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国际化,以及合资整车企业将更多的先进车型引入国内生产等因素,使得国内制造的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上的含金量、产品附加值大幅度的提升,并带动企业的生产技术、研发水平、管理上的水准等同步提升,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推动了零部件产业的升级。外资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发展带来的技术外溢,也给内资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面对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面对零部件的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变革,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将会进行高效的整合,各家企业也将会寻找各自的差异化发展途径。政府相关的配套和产业支持引导机制也将服务于全产业链,促进国内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发展,推动构建新型整零合作关系。

  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徙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经历从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化管理,迈向云架构的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慢慢的变成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发展的新趋势,它使得整机实现轻量化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汽车零部件的研发需要在机、电、液跨专业平台上协同化、集成化、系统化开发。产品的集成化和轻量化符合2035远大目标纲要,是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产品紧跟汽车行业“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的新趋势,研发并生产适应发展的新趋势的产品,如机电一体化产品及电泵产品等。随着政策和技术成熟度的完善,这一些产品将更加适用于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燃油车成本的上升以及“双碳”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行业由政策拉动进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传统车企加大转型力度,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增加,推动了厂商产品力的提升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迅速增加。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为13.4%,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根据中汽协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2021年352.1万辆的销量再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随着各大汽车巨头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以及各国国家新能源车市相关基础设施政策的陆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将继续扩大规模,逐步成为全世界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及创新高地。

  公司是一家集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引领,形成了以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为主导核心产品的产业格局。同时,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在氢燃料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产品领域积极布局。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公司产品线,加大全球化布局。就主要行业发展状况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来看,如下: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及电池阻燃、电磁兼容屏蔽类产品:公司目前在隔音、降噪及轻量化类产品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持续服务于宝马、戴姆勒奔驰和奥迪、福特等全球知名车企,公司产品即可用于传统燃油车,又可用于新能源汽车。为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公司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等能够更好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的专用于新能源车的产品,其中,电池防火保护产品已获得大众及德国知名整车制造商的定点。

  (2)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机械液压、直流无刷电机、电控等技术优势,开发用于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转向系统、动力传动系统、热管理系统的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产品批量供货于国内及国际知名客户。

  (3)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经耕耘多年,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无刷电机控制器的研发能力,已实现内部配套电液转向泵、变速箱电子泵等电泵产品,同时报告期内,电子水泵控制器已经开始批量为比亚迪002594)电动汽车供货。

  (4)新能源产品:为积极拥抱汽车“电动化”时代,公司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三横三纵”战略,由日本子公司主导开发固态电池、膜电极产品,其中,固态电池产品已应日本本土客户的需求提供样品并开展测试、匹配工作;为满足未来氢能市场需求,公司已在产业链前端关注膜电极产品的研发,重点开发膜电极等核心业务,使其成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一)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主营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精密加工、机械液压、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控、新材料应用等综合技术能力,具备垂直一体化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整合亚洲(国内及日本)、欧洲(德国为中心)和北美等全球各地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更加灵活务实,通过遍及亚洲、北美、欧洲的多处主要生产基地,形成了全面、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对全球重要整车客户的传统车及新能源车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产品如下:

  公司拥有声学、热力学的核心技术及工艺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为客户量身打造定制化的声学、热力学及轻量化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既可用于传统燃油车,又可用于新能源汽车。

  除此之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等能够更好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的专用于新能源车的产品。

  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在巩固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未来将成为其业务增长的重要区域。

  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机、电、液一体化方面的技术优势,重点推进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提高产品正向设计能力和仿真校核精度,打造多元化的产品。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依靠自主研发设计的泵类关键曲线、电机多物理场仿真等技术优势,开发出具有高效率、低噪音、节能减排作用的启停、冷却、润滑的机械油泵和电子油泵、离合换挡电机及应用于转向系统的电液泵产品;在新能源车领域,开发出适用于减速箱的具有冷却、润滑作用的油泵及电机;在混动车领域,凭借油泵、电机、电控高效匹配和高集成度的优势,开发出应用于混动变速箱的电子双联泵及离合换挡电机。

  公司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心的优势,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引入CMMI3级,ASPICE等研发管理体系,深化研发流程管理,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团队,研发适用于各领域的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在完成内部配套电液转向泵、变速箱电子泵等电泵产品外,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的电子水泵控制器已经开始批量为比亚迪供货。

  公司的新产品采用同步开发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公司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完成了国际化平台化研发体系建设,做到公司内各子公司技术优势互补,以此满足客户多层级的开发需求,并且重点推进了有限元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提高了新产品的研发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满足了全球整车厂对新车型开发速度的要求。

  公司及子公司利用ERP系统实现对于客户需求的管理,并记录了采购零件的入厂检测和批次追溯信息,为供应商质量管控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输入,并形成对于下游供应商的需求以及滚动预测精准管控,有效的保证了生产活动的连续性以及对于库存的有效精准控制。依托《供方管理程序》的相关流程,选择合格的供方,并采用适当的监控方法,使供方能长期、稳定、持续的按期为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高精度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配线,配合柔性化生产模式,可实现多品种批量供货。公司采取内部生产和外部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关键工艺的制定由公司自主完成,毛坯原材料和非关键加工环节由外部供应商完成。公司根据客户发布的月度、半月度或周采购滚动订单和预测进行相应排产,并组织生产,同时公司也根据相应产品的最高日产量、客户的临时需求、运输风险等因素,对产成品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量,确保供货的连续性以及对客户的突发需求的应对能力。

  公司及下属国内子公司严格执行IATF16949:2016标准要求并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识别风险,优化产品、过程研发阶段的质量控制;优化制造过程的预防控制,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和工作方法,使公司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持在受控的、稳定的、高效的运行之中;导入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生产现场评估和全球物流管理评估,建立分层过程审核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顾客满意度。

  公司建立了全球通用的子公司及下属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使用过程方法保障质量:识别内外部需求和期望,制定质量方针目标,明确职责和权限,配置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含设计开发),监控测量分析及改进。除此之外,本地工厂可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及当地客户要求建立本土的文件作为集团质量管理体系的补充,实现可持续性改进,提高整体客户满意度。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向整车厂及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工业领域客户直接提供产品,根据客户滚动订单安排生产,组织交付。公司拥有全球治理及供应的组织架构,能够兼顾全球的客户诉求,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为防止过度依赖单个客户、订单或技术,公司追求在每个工厂遵循健康的客户以及产品组合的理念。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能确保公司按时收取应收账款,避免重大坏账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的营业收入为240,604.2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6%;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类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11,365.0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46%;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的营业收入为6,900.6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8.51%。公司围绕已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在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扎实稳健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实现扭亏增盈,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2021年全球疫情持续反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在风险与挑战下艰难复苏。但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多方面影响,经济持续恢复仍需巩固,保持产销稳定增长依然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做好主营业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从始至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继续提供高质量的隔音隔热及轻量化的产品以及电池阻燃、电磁屏蔽产品;保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和为已合作国际客户配套的同时,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为更多的国际主流主机厂配套产品;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心的优势,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研发适用于各领域的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实现与国内外主机厂商的合作。提高研发项目转化率,为客户提供更高优质的产品解决方案。公司在配套传统汽车的同时,将继续不断创新和研发,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积极拓展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2021年度经营目标和任务,稳步有序地推进各项管理工作,执行年度经营计划,核心业务领域竞争力持续加强,整体经营情况稳中有进。公司重点完成如下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主营业务为核心,坚持定位战略客户,积极开拓获取新订单;在保证现有客户项目推进下,有序推进全球范围内产线建设、项目量产,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隔音隔热产品以及电磁屏蔽产品;保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和为已合作国际客户配套的同时,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为更多的国际主流主机厂配套产品,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产能要求;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发挥公司在控制器、电机、执行机构的优势,深挖电机及电动液压控制系统在细分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在外部原材料价格、运费持续上涨的挑战下,公司内部全力推进全员降本增效、工艺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于2021年5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8,922.32万元,其中“机电一体化汽车部件建设项目”拟投入20,322.32万元,募投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公司产品向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为公司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公司在配套传统汽车的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积极拓展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公司主营产品既可应用于传统燃油车、也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报告期内,公司专为新能源汽车客户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电池防火保护等产品,其中,电池防火保护产品已获得大众及德国知名整车制造商的定点。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已达8000余万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55%。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公司相关新能源产品在其他主流车企的应用。

  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进产品和工艺创新,并通过试验验证设备的高强度投入,持续提升试验验证能力,达到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26项,其中专利299项,软件著作权27项。2021年新增专利33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项,公司知识产权的不断获得与提升,构筑了技术创新护城河,形成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先发优势。同期,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争取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材料轻量化、燃料电池以及更多元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电控及汽车电子类产品产量和销量分别增长117.29%和145.11%主要系公司生产的电子水泵控制器已经开始批量为比亚迪供货。

  其他产品产量和销量分别减少50.63%和46.87%主要系商用车产销量减少使得公司的动力转向罐需求变少。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向整车厂及其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工业领域客户直接提供产品,根据客户滚动订单安排生产,组织交付。公司拥有全球治理及供应的组织架构,能够兼顾全球的客户诉求,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关系。为防止过度依赖单个客户、订单或技术,公司追求在每个工厂遵循健康的客户以及产品组合的理念。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能确保公司按时收取应收账款,避免重大坏账准备。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一)行业领先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具有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完善的组织层级及项目管理机制,成立跨部门项目小组,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大幅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强化了进度管控、过程监控、结果交付等。公司还拥有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依托先进的组织管理、完善的人员及软硬件配备,为企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解决行业内多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积累科研成果,形成专有知识库,培养研发队伍,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26项,其中专利299项,软件著作权27项。2021年新增专利33项,新增软件著作权2项。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辽宁省汽车及工程机械机电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汽车转向泵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先进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争取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材料轻量化、燃料电池以及更多元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国际化技术研发团队,分别在北美、欧洲及亚洲设有研发中心,目前全球共有多个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方向涵盖公司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电控、汽车电子类产品以及新能源类产品。

  随着车辆和车身电器对声学组件的空间和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司凭借在车辆声学、噪声、振动和系统开发方面多年的经验和跨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先进的噪音实验室、声学测试等设备可精确识别噪声源和测量声学原件的有效性,快速有效开发出定制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公司在传热技术和流体力学(热力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arcoustics全球实验室的专家运用热测试设备以及配备最新的多物理测量技术的热力学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测量温度、压力和湿度的传感器提供了快速和准确的数据,用于模拟和创新隔热解决方案的开发。

  在公司中央材料实验室里,我们对所有的原材料和最终产品进行系统分析、检查和测试,并将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及时上传至中央材料数据库,不断完善和更新,开放给公司在全球的实验室和材料专家们。

  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除了可以为包括电池和电机在内的电驱动单元以及空调压缩机等部件提供隔音、隔热及轻量化产品,还可以为其提供电磁屏蔽的解决方案,包括电池组电磁屏蔽罩、转向柱低频屏蔽、控制器封装等。

  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关系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的研发重点课题。公司结合自身在热力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开发经验,在电池外壳的隔热和阻燃技术上取得突破,可以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包括陶基复合、云母等材料的产品和应用。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发展趋势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需要在机、电、液跨专业平台上协同、集成化、系统化开发。公司在液压技术和流体力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应用经验,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心的优势,联合公司专业无刷直流电机研发团队,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以传统液压技术为基础,结合电机、电控产品的开发,研制了电泵等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可以为整车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上,为其提供转向助力、换档离合、启停、冷却、润滑等电控、电机、电泵类产品,批量供货于国内外多家主流OEM厂商。

  公司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引入CMMI3级,ASPICE等研发管理体系,深化研发流程管理,大力狠抓研发过程质量,应对客户和市场对产品研制过程质量要求提高的趋势。基于Java,PHP语言,整合经验数据,自主开发出研发设计平台数据库;采用数据加密系统,进行企业核心技术文件的安全管理;采用IBM RTC,RQM开发管理工具,进行研发过程的辅助;引入大型三维建模软件CATIA、UG,推进仿真分析能力的建设,深入研究运用有限元电磁场分析软件(Ansys Maxwell),引进流体仿真软件、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提高产品正向设计能力和仿真校核精度,打造了一支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仿真分析团队,实现了与客户的协同开发和质量保证。新研发手段的投入和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新产品的研发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建立了平台化的产品体系,提高了设计质量,推进了研发系统体系的搭建。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欧洲、北美、中国、日本等全球各地均设立了研发中心,配备专业的研发人才,目前拥有博士16人,硕士200余人,研发方向涵盖隔热降噪及轻量化;机电液一体;电控、汽车电子等多元化领域,研发经验以持续改进的方式达到效果最大化,实现研发经验和过程经验的有机结合,通过分层预防设计失效总结的固化和应用,全面识别经验改进点,实现更深层次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和与国内外知名主机厂同步开发合作,打造了独具特点的研发经验管理体系,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形成研发经验库,建立FTA失效模式分析库、企业产品设计标准、企业产品设计规范、设计评审标准等企业研发系统体系,有效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全面提升了产品可靠性、产品竞争力和研发能力。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通过DIN EN ISO/IEC 17025:2008体系认证的材料实验室、通过DIN EN ISO/IEC 17025:2018认证的中央实验室及整车半消声室及零部件隔声套组试验室,在国内拥有通过了ISO/IEC17025体系认证的国家级试验室,能完成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等产品的可靠性试验和验证,拥有先进的研发、试验及检测设备,能够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传动、制动等系统各种科研课题的论证、开发与工程设计,能够提供工程化、产业化服务,同时可承担汽车厂部分试验、检测项目。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面,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隔热、降噪(NVH)及轻量化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可以给客户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在与客户同步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接受全球客户的意见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快速提供原型机,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同时公司不断研发新技术、获得新专利、总结成功的经验,对克服行业难题、推进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司十分重视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装配和设备运行等制定了相关的工艺标准。借助动态文件和数据管理系统,搭建基础过程工序库、产品标准库、产品缺陷库等,及管理检测设备、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刀具、工位器具等资源,建立具有持续完善过程设计中潜在失效模式、后果分析及过程控制预防等特点的工艺基础体系。

  公司拥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在各生产环节均采用有效的防错措施,如机械装置防错、光学装置防错、感应装置防错、CCD视觉检测防错、RFID数据追溯、新型预热炉、研发铝成型自动化工艺等,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提升公司竞争力。

  公司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开拓和建立了多个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公司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国内,公司在全国布局六大区域设有区域经理,在客户所在地设立办事处,全权负责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洽谈、售后服务等事项。在国外,公司与众多知名整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凭借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公司产品质量和性能处于细分行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陆续通过国内外客户的产品认证程序,与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配套关系,已积累戴姆勒奔驰、宝马、奥迪、大众、Stellantis、福特、日产、上汽、江铃、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客户。

  在产品、工艺研发阶段,公司通过并行设计,即在产品研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终结的所有影响因素,通过各影响因素的并行集成,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使产品在上市前就做到产品整体成本的最低化。通过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识别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潜在风险,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产品和工艺特性,通过DOE等质量工具进行验证和固化,消除产品在未来批量化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公司在生产制造环节中广泛采用防错技术,通过在线检测进行关键、重要工序的连续测量、监控和统计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偏移和波动,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的满足设计规范和顾客的要求。

  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和工作方法,通过标准化的质量改进体系,将经过验证并行之有效的过程改进方法持续覆盖和运用于内部和供应商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生产制造系统始终保持在受控、稳定、高效的运行之中。

  公司对售出产品进行完善的质量跟踪和服务,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数据的搜集、统计和失效再现试验,挖掘问题的起因、产生的机理,发现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再通过反复的设计优化、过程改进和试验验证,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标准化和固化。

  1、降噪(NVH)、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及电池阻燃、电磁兼容屏蔽类产品领域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在噪音、隔热和电磁辐射方面的更高要求,公司储备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与重要整车客户同步开发相关产品。公司已为新能源汽车研发了电池阻燃保护罩、电池组电磁屏蔽罩、电机包覆和空调压缩机包覆等产品,为大众等全球知名客户开发的该类产品具有高防火性能的特点,可以更加好地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强化公司开发适用于电动汽车的产品解决方案的全球地位,为公司致力于日益加速的汽车行业转型变革和电气化未来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公司在电动汽车客户开发和新市场开拓方面的综合实力。

  公司依托现有的机电液集成化技术,通过先进的性能试验、耐久试验、NVH声学试验室等设备,开发了集控制器、电机及各类装置为一体的热产品管理等模块化产品,可以快速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未来,随着政策和技术成熟度的完善及车辆电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产品将更加适用于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

  随着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我国氢能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氢气加注设备等产品,可分别应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动力乘用车/商用车的氢气加注,是氢能产业链“制储运加用”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为公司蓄势迎接氢能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夯实全球运营基础,构建国际化体系与能力,进一步加快多元化、国际化生产布局。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全球销售研发网络,聚焦国际战略市场,紧跟新能源发展趋势,打造为全球知名整车企业服务的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平台,确保全球收入稳定增长;做好公司及子公司业务整合及高效运营,发挥协同价值,实现有效区域扩展,提升全球竞争实力;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大背景下,公司生产全球化的布局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始终坚持“专注汽车”的业务发展为指导思想,拥有新材料应用、精密加工、机械液压、机电一体化、电机电控等综合技术能力,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继续提供高质量的隔音隔热及轻量化的产品以及电池阻燃、电磁屏蔽产品;保持电泵、电机及机械泵类产品在国内所占市场份额和为已合作国际客户配套的同时,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为更多的国际主流主机厂配套产品;依托设立在北美及深圳的研发中心的优势,整合全球的研发技术资源,研发适用于各领域的电控及汽车电子产品,实现与国内外主机厂商的合作。公司在巩固现有产品的行业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及氢能领域的发展机遇,致力于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转变,更高效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氢能业务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及资本市场投融资平台,加大市场前景广阔、盈利能力强的项目投资,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外延式增长提升公司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司积极寻求对同行业其他企业或上下业企业进行适当的收购兼并,整合优质资源,推进公司全球化布局,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022年,公司将坚持以“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和年度经营目标为指引,紧紧抓住我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时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先进的科学管理与灵活的经营方针相结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汽车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一家综合性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全年重点工作如下:1、增强市场开发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公司发展动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深化国内外战略客户合作关系,确保业务订单实现较大增长。

  2、建立先进的产品开发流程,大力推行研发过程质量审核机制,优化和完善企业经验库,完善产品设计规范和评审制度,优化和完善企业设计标准规范;加强产品开发、设计、工艺创新,持续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打造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3、优化与提升供应商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做好优质供应商引进和重点供应商培养与提升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供应商,确保新品开发交付及时,支持项目顺利量产。

  4、加强组织和管理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压实责任,提升管理执行力。推进管理系统化、职业化,实现与业务模式相匹配的组织建设,强化运营职能,做好管理系统的搭建与推进,发挥管理枢纽的作用,提升管理效率。

  5、持续推进开展开源节流,通过工艺流程优化、管理降本、员工改善、效率提升等措施积极推进技术降本、制造降本和管理降本,充分挖掘经营潜力。

  6、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大力推进分层管理审核机制,确保量产产品供货准确、及时,保障生产系统运作有序,并持续提升外购件质量。

  随着多种防疫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了控制。报告期内,国内疫情管理得当,欧洲、北美疫情造成的生产停滞影响在减少,对公司业务影响降低,但公司可能面临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压力。供应链方面,尽管汽车芯片短缺问题逐渐缓解,但仍显紧张;盈利能力方面,原材料价格、物流费上升,加大了公司成本管理难度;客户开发方面,公司持续开拓新客户和新项目,并在报告期内取得一定成功,但公司所处行业决定了新客户和新项目整体开发时间较长,且公司需形成一定产能规模后方可获得客户授予的供应商资质;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项目的投入。以上方面原因,均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对公司的业绩和现金流造成压力。

  公司在巩固与现有整车厂客户的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客户、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公司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提供自身经营效率来应对上述不利影响。

  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均已实行缺陷汽车召回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对其生产的缺陷汽车承担召回义务。同时,国内外整车生产厂商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要求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增加,公司新项目、新产品较多,随着新项目的实施、新产品的批产以及国际客户销量增加,一旦质量管控不力,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对公司产品销售及品牌形象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存在为客户分担部分索赔或召回责任的风险。

  为规避质量风险,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公司设置了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对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严格管控,并严格按照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产品品质进行检验检测,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自采购物料至总成交付以及产品使用的全程跟踪管理,保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持续满足用户要求。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两国针对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在内的众多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公司电液转向泵等产品存在出口美国的情况,自2018年7月起被加征关税,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

  一方面,中美两国系公司全球化战略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市场,考虑到加征关税对中美两国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影响,以及对两国甚至全世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造成的间接影响,如果中美贸易摩擦无法得到缓解或继续升级,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如果终端客户和公司共同承担关税的相关约定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公司承担关税金额增加或者应收代垫关税无法及时收回,亦将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始终致力于夯实全球运营基础,构建国际化体系与能力,进一步加快多元化、国际化生产布局。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全球销售研发网络,在提高本土制造及本土销售的业务比重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确保海外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品牌和全球竞争实力,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

  浙江:到2027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总营收突破10000亿元

  商务部回应中国汽车出口高涨: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快 燃油车出口占比仍超七成

  专访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大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到和ChatGPT同样好甚至更好

  浙江:到2027年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3000家,总营收突破10000亿元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相关产品

其他文章


X 开云体育官网是什么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1330719772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